在刑事案件中,不光是律师、当事人担心检察院抗诉,有时候法官也担心,就不敢做无罪判决。但是本案的成都市中院和四川省高院,面对三级检察机关的抗诉,坚持做出了正确的无罪判决,打破了“潜规则”,是一次“以审判为中心”的判决。特别引用,以致敬。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关于遗弃罪的主体问题研究
日期:2011/11/7 11:01:59 点击:2265次
论文关键词:遗弃罪 犯罪构成 身份犯 论文内容摘要:从目前刑法的规定来看,主张遗弃罪非身份犯的身份犯否定说并不可取,遗弃罪应当属于身份犯的一种,其主体应当是因婚姻家庭关系而负有扶养义务的人。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我同刑法1997修..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遗弃罪
日期:2011/11/7 10:59:54 点击:2281次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浅谈重婚罪的若干问题
日期:2011/11/7 10:59:00 点击:2151次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近年来,伴随着妇女权益保障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然而遗憾的是,虽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已有两部婚姻法来规范婚姻家庭关系,并且出台了婚姻法修正案以及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但是这些法律规范都没有对重婚给出明确的定义,甚至也有前后矛盾,标.. [详细]
-
[其他权威领域]
浅析重婚罪的界定以及在审理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
日期:2011/11/7 10:57:11 点击:1813次
一、对重婚罪名的理解及认定 根据刑法第258条的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刑法界曾对重婚罪名中结婚的内涵产生过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结婚除包括登记结婚外,是否还包括以夫妻名义与他人共同生活形成的事实婚姻。199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个批复中明确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1月12日..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专家解读:湖北“瘦肉精”案为何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日期:2011/11/7 10:49:30 点击:1895次
法院一审宣判刘襄等的罪名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对此,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新河作出了解释。 解读 3点原因 首先,被告人的行为侵害了公共安全。其行为侵害的是不特定众多者的生命健康和不可控的重大财产安全,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本质特征。 其次,刘襄等人的行为属于..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危险驾驶罪的立法需进一步完善
日期:2011/11/7 10:45:45 点击:1938次
为遏制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醉酒驾驶机动车、飙车的行为,凸显法律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公共安全的重视,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 “危险驾驶入刑全面贯彻了立法的民主性原则。”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祥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法学专家:危险驾驶罪及其与相关犯罪关系
日期:2011/11/7 10:43:43 点击:1917次
众所周知,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如何理解本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如何处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分为追..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以案说法:故意放火形成纵火罪既遂
日期:2011/11/7 10:37:57 点击:2484次
【案情】摇纱女工董某在某纺织公司做工期间,因偷盗公司的色纱被开除。某年12月12日下午,公司总经理发现董某被开除后仍滞留公司并住公司宿舍,于是训斥和驱赶董某,董某便怀恨在心,欲行报复。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董某拿了一盒火柴离开留宿的宿舍,走到四楼仓库的货梯边,乘四周无人之际,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结果酿成大火.. [详细]
-
[公共安全类犯罪]
论一般交通肇事罪的控制模式
日期:2011/11/7 10:12:20 点击:1832次
内容提要: 对于以过失为主观特征的一般交通肇事犯罪, 应当采取相对宽缓的刑事政策。一方面,应当通过修改刑事立法, 构建一般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处理模式; 另一方面, 应当探索对一般交通肇事犯罪者的社区矫正处遇模式。 [详细]